在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中,我们长期以来都在强调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和学术高度。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为法律实务工作培养了大量理论功底扎实的工作者。但是,法律科学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运用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针对法律专业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法律实务工作的现实情况,本书更加强调学习者对人民法院主导的民事诉讼程序实际情况的了解。近年来,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司法改革的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扩展,为适应学生法学教育的需要,我们编写了此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第二节 民事诉讼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第三节 法院调解原则
第四节 辩论原则
第五节 处分原则
第六节 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节 检察监督原则
第八节 支持起诉原则
第九节 直接审理原则与间接审理原则
第十节 不间断审理原则与间断审理原则
第三章 审判权与审判制度
第一节 民事审判权
第二节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 诉与诉权
第一节 诉
第二节 诉权
第三节 反诉
第四节 诉的合并与分离
第五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诉讼行为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二节 民事诉讼行为
第六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第一节 民事案件的主管
第二节 民事案件管辖概述
第三节 级别管辖
第四节 地域管辖
第五节 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
第七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
第一节 诉讼当事人概述
第二节 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 诉讼代表人
第四节 第三人
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
第一节 诉讼代理人概述
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分类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分类
第三节 证据的收集
第四节 证据的保全
第五节 证明对象
第六节 证明责任
第七节 审查判断证据与证明标准
第八节 证明过程
第十章 诉讼保障制度
第一节 期间
第二节 送达
第三节 财产保全
第四节 先予执行
第五节 强制措施
第六节 诉讼费用
第十一章 法院调解
第一节 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原则
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程序
第四节 调解协议和法院调解的效力
第五节 诉讼和解
第十二章 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与登记立案
第二节 审理前的准备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四节 撤诉、缺席判决
第五节 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
第六节 民事公益诉讼
第七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与小额程序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与调解
第十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第二节 法院决定再审
第三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第四节 再审中的检察监督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理
第十六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认定选民资格程序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程序
第四节 宣告公民死亡程序
第五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程序
第六节 宣告财产无主程序
第七节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第八节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十七章 督促程序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
第二节 支付令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第二节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判
第十九章 民事执行程序概述
第一节 民事执行概述
第二节 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
第二十章 民事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第一节 民事执行依据
第二节 民事执行管辖
第三节 民事执行时限
第四节 民事执行监督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一节 对财产的执行措施
第二节 对行为的执行措施
第三节 保障性的执行措施
第二十二章 执行程序
第一节 民事执行程序的启动
第二节 执行担保和执行承担
第三节 执行和解
第四节 民事执行救济
第五节 民事执行的中止和终结
第六节 民事执行回转
参考文献